中国石油加强海上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来源: 国资委 浏览: 3302 发布于2011年04月18日
“丁零零……”,4月6日9时34分,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值班室响起。天时集团能源公司打来电话,海上人工岛一位员工突然出现心脏供血不足,脉搏微弱,需要及时就医。但作业现场风大浪高,船舶无法靠近,请求救援。 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主任李喜来马上通知兴城直升机场做好直升机救援准备。救援直升机立即出发接回病人。经过抢救,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应急中心圆满完成任务。这是中国石油海上应急响应中心为确保海上石油生产和人员安全,开展救援的一幕。
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2006年12月成立以来,截至今年4月13日,共执行大型救援任务9次、人员救助任务3次、溢油应急处置任务5次。
近年来,中国石油投资建造了“中油应急101”多功能工作船、“中油应急201”搜救船、“中油应急301”和“中油应急302”溢油回收船,满足了海上全天候备战的要求,并与航空公司签订了直升机保障协议。这些装备在海上石油生产和海上救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制度、装备、技术的进步,中国石油的海上生产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国家Ⅱ级水平。
海洋石油前景广阔,但海上油气开发具有“高技术、高密集、高风险”的作业环境特点。2010年,中国石油在向浅海要油的同时,以“国家安全生产基础年”和“集团公司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了适合海洋石油作业特点的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针对海上油气开发高风险的环境特点,中国石油以“设施本质安全和员工行为安全”为重点,全面开展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有力促进了海上安全生产工作。
风险管理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海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首要任务。中国石油把油气生产设施工艺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推广。从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失效概率和减少损失入手,从生产设施的设计阶段开展风险预评价,选择规避高风险的流程、工艺生产系统与装置,降低失效概率。在生产运行阶段,根据对潜在危险的预测,及时采取检验、维修与控制,或改变工艺条件,规避失效情况的发生。
中国石油持续开展海上安全隐患整治,为杜绝事故奠定基础。2010年,辽河、冀东、大港三个油田公司在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评估性安全检查和工艺安全分析的基础上,加大隐患治理力度。辽河油田公司集中治理了海底管道悬空、人工岛岛体破坏等10个隐患;冀东油田公司和大港油田公司先后治理了海底输油管道掏空,改造了简易导管架平台,加固了埕海1—1人工岛进海护栏,排除了海上遗留井口等隐患;洛克石油(渤海)公司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海上各种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石油强化海上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按照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涉海石油作业单位完善了滩海石油设施的应急预案和应变部署,加强应急培训和现场应急演练,海上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中国石油海上安全管理的经验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充分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和完善,58个涉海单位取得了“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建设了一支专业化的海上应急救援队伍,海洋石油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将全面实施风险管理与控制,切实抓好涉海法规的遵从性管理与海洋石油设施的完整性管理,实现依法、安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