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一直非常关注安全生产工作。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他建议从加快推进高危行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安全技改投入、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三方面发力,系统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高危行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亟待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准入,强化监管执法,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化重大隐患治理,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钱锋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在危化品、矿山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这一行业在规划布局、安全设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亟待提升。
钱锋认为,当前企业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比如,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历史欠账较多、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方式落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效益普遍下滑,改造升级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弱、装备差,普遍“先天不足”,发展后劲匮乏,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从业人员大多安全素养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导致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强基固本之策,聚焦痛点、打通堵点,全面系统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什么是本质安全?钱锋解释,本质安全是指通过消除或减少具有危害特性的物质,或改变工艺过程、条件,使危害最小化、生产系统更安全,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本质安全能够将风险控制的重点转移到风险出现的源头上,为风险管控提供全新思路。”钱锋说。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需从三方面入手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钱锋建议,从加快推进高危行业转型升级、引导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三方面入手,共同发力。
在加快推进高危行业转型升级方面,钱锋建议,依法依规关闭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生产效率低下、生态破坏严重的小矿山,加大对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等灾害严重煤矿的淘汰退出力度,加大对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已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尾矿库的整顿和关闭力度,严密防范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办厂进园,健全城区危化品生产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等支持政策措施;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推进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建设一批机械化示范非煤矿山,实施“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一批本质安全型化工园区,鼓励危化品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推动实现危化品安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针对部分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升级动力不足的问题,钱锋认为,要加强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把这项工作作为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首先,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与安全生产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管理制度,优化创新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作用。其次,鼓励和督促企业积极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危化品、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工作,加快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网络化平台建设,既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又带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转型升级。
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人员素质提升是必然要求。钱锋建议,实施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继续教育计划,将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建设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首先,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社会资金积极资助的安全培训投入机制,将政府应当承担的安全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核。其次,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安全技能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操考试基地,加强高危行业重点岗位系列安全培训教材开发,开展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职业培训。再其次,加强安全学科建设,创新卓越安全工程师培养模式,加快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中心,加大安全生产管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