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人讲安全】以史为镜 漫谈安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2024年07月19日 11:00

图片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全(㒰),完也,从入从工。”(东汉《说文解字》)“安”,静好、安宁之意,“女”泛指家人,家人在家才安;“全”,完整、齐备之意,“丨”可作梁柱,有了顶梁柱,“三、人”之家才全。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随处可见的“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红色标语,醒目于灰白色砖墙上。虽然时过境迁,但不妨以史为镜,漫谈一下安全。

一、安全需要未雨绸缪的超前意识

商王武丁出猎,围狩水牛,疾驰间一驾车主轴断裂,失控与王车相撞,人仰马翻,武丁坠车受伤,随行的子央因此乘鹤。这已知最早的一场“车祸”,以寥寥百余字刻于牛骨,原因之一是由于马车缺少检查维护而酿就。

诗仙李白乘船出行,天色渐晚,潇洒立于船舷,忽至水中捉月,遂溺毙。这位后无来者的谪仙人,斗酒诗百篇,自此陨落。倘若在造船设计时意识到了船客临边的可能性,进而增设护栏结构,或可避免这一淹溺事故。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诗经》有言“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些哲言警句都在反复告诫我们一个道理:树立安全意识、消除麻痹思想何其重要。

二、安全需要防范措施的持续落实

五代十国末期,修建开封塔,为避免施工意外,每建一层都严格执行在塔周围安设帷幕遮拦,这是最早采取并落实打围安全措施的工程。直至完工,未出现一起伤人事件。

《保生心鉴》载,采矿时,须提前落实“先下鸡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的检测手段。《天工开物》也载有入矿前的通排风安全措施,要求“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有效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

近期,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刷屏。在发射前10小时,开展两次用人最多、耗时最长的总检测,对控制、点火、燃料等各个系统进行逐项且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才保证了无故障一次性发射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刘向《说苑》“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论述来阐明知与行动、落实的关系;《荀子》有语“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落脚点都在“践行”,可见“抓落实”之重要。

在我们生产现场,如果巡查到一根线缆如“拂堤杨柳”,应及时采取断电、包扎的隐患消除措施,否则“醉春烟”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坚持落实对设备前置性检查维护,是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些许心存侥幸,但一定没有人愿意成为墨菲定律的触犯者。举一反三的长期推行是“防”的一种有效形式,毕竟孔夫子告诉我们“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安全需要应急处置的及时果敢

我国对火是由敬畏崇拜到如履薄冰,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了“凡失火,则有刑罚”的惩罚条文。在古代,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建筑物多为木质,更是隐患。徽派建筑中的独特结构马头墙,在房屋着火时可以阻断其向两侧蔓延;天井中常设有太平缸,目的之一也是在火灾发生时能快速就近取水扑灭。

北宋年间,始见最早的专职“消防队”,叫军巡铺,组织专人训练并配备了竹制射水筒,以便能及时、集中灭火,该机构具备的良好应急处置能力,大大减少了火灾引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顽童缸上玩耍,失足坠落,司马光以石破之,遂得救。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老幼皆知,司马光临危不乱、处变不慌,机智勇敢的应急救险能力令人敬佩。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分子,唇齿相依,同舟共济,“会应急”是人人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通过我们的努力,达到“道里夷易,安全无恙”。

作者: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吴思




图片

常见的“十大”不安全现场管理行为
员工违章出事故,到底是谁的问题?怎么杜绝?四个维度给你讲清楚
一天中现场安全管理的“七个关键时刻”
气割使用乙炔、丙烷、氧气主要安全防范措施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4070),感谢支持!


图片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 · 目录
上一篇【人人讲安全】守住采购关口 筑牢安全根基下一篇【人人讲安全】如何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