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新亚强化工厂三甲基乙氯硅烷原料桶冲入松花江、南京塑料四厂拆迁工地丙烯管道泄漏爆炸、大连市输油管线爆炸、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铜酸水渗漏等四起事故接踵而至。范必认为,事故的发生虽然存在着自然因素,但也凸显了中国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和使用领域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布局不合理。许多地方对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项目把关不严、选址不当、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并将这类企业建在饮用水源地、江河两岸、大城市等环境敏感地区和人口群密集地区。
第二,工艺技术水平落后。许多老化工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不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维护保养不力、运行不正常,容易引起污染物泄漏等环境问题。
第三,企业安全管理松懈。危险化学品随意堆存、管护不严、运输不当。
第四,应急防范工作滞后。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操作性较差。相关部门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在救援中出现次生、衍生环境灾害,扩大了污染危害。
第五,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危险化学品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不能根据事先掌握的化学品流向采取预防措施,更不能从“源头”控制污染事故的发生。只能依靠环保部门在事故发生后采取应急治理措施。
第六,缺少与群众的互动沟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涉危企业对环境安全问题宣传不够,发生事故后,应及时发布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事故真相,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范必提出,遏制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事故的办法有很多,当务之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开展危险化学品源普查和安全大检查,摸清涉危企业数量、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所有危险化学品源建立档案数据库。同时,对涉危企业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
——实施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对运输化学危险物品的船只、车辆应当加强安全检查,实施全程监控。
——合理布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新建项目。新建项目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先进技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努力提高自动化程度和使用安全保护装置的程度。
——加强现有涉危企业的搬迁改造。对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当限期进行整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装备,淘汰陈旧老化、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工艺。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应当转产、停产、关闭、搬迁。
——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区、各从业单位制订完善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尽快建立专业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
——加强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法制建设。抓紧制定《化学品环境管理条例》,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