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铺开夯基工作
针对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违规违章现象突出等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09年2月召开的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首次就创建安全乡村(社区)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010年,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安全生产工作,议题之一就是安全乡村(社区)建设活动。
今年4月1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创建安全乡村(社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全省1397个乡镇(街道)、28167个村(社区)普遍开展安全乡村(社区)创建活动,并决定将创建活动纳入2011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山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将创建活动确定为“十二五”安全生产重点工程。
山西省安监部门制定了安全乡村(社区)评定管理办法,编制了创建活动信息管理系统,明确了创建活动信息报送制度等。省安委办编印了创建活动培训教材,自今年6月份开始开展了大范围的培训,共培训6700余人。
截至10月中旬,创建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大面积铺开了创建工作:已有123个县(市、区)、1231个乡镇(街道)、18821个村(社区)上报了基本信息,其中乡镇(街道)上报率达88%,村(社区)上报率达66.8%;已有31个乡镇(街道)、1794个村(社区)通过安全乡村(社区)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达标验收,有210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安全乡村(社区)。
立足省情对接国情
按照方案,从今年11月开始,山西省创建安全乡村(社区)活动将全面进入“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达标验收阶段;在规定期限内,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都要达到基本标准。
不过,山西省安监局有关负责人坦言,就当前的进度看,要完成这一工作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还要依赖于严格考核和有效督促。
今年10月17日,山西省以现场会、推进会形式,召开了全面开展创建安全乡村(社区)活动以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参会的各市、县安监人员现场观摩了长治潞城市史回乡安监站及全省唯一的国际安全社区——潞安集团常村国际社区。
山西省当前正在创建的安全乡村(社区)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据山西省安委办负责人介绍,山西省创建安全乡村(社区)活动立足于山西省情,结合了山西实际状况。
针对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普遍的情况,山西把创建活动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治本之策。在创建过程中,山西省要求各地着重在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上下功夫,突出强化乡村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开展好“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达标”工作,为“安全乡村建设达标”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作为与创建国家安全社区、甚至国际安全社区的对接,山西省还要求各地以创建安全乡村(社区)为平台,为全面建设国家安全社区创造有利条件。山西省大力鼓励和支持安全工作基础好、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和企业主导型社区,积极创建国家安全社区。
着力加强社会管理
为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今年9月,山西省安监局组织各市及重点县负责创建活动的工作人员,赴重庆、辽宁大连实地参观,学习安全社区建设经验。
考察返回后,山西省安监局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手段”作为创建安全乡村(社区)活动的载体和着力点,要求全力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形势和新变化下,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为疏导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从而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而提出的思路和举措。今年2月28日,山西省委常委会议传达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精神,并提出了下大力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贯彻落实意见,特别指出“要严守安全这条红线,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管理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
山西省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说,在新的形势下,包括生产安全在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诉求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山西历史形成的粗放型、初级化生产方式,已给自身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大压力,安全生产的不良状况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始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范畴。
鉴于此,山西省安监局决定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把安全乡村(社区)建设纳入山西省安全生产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乡村(社区)这一最基层的社会性组织的安全管理能力,着力于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和谐因素;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原则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致力于动员乡村(社区)全员参与预防工作,激发基层组织和社会成员的活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