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静电会聚集在金属设备、管道、容器上形成高电位,静电本身电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放电,静电放电的火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在化工生产中,大多数生产装置中的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引燃这些物质所需的引燃能量极低。当生产中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或发生事故时,易燃易爆气体、液体蒸气、悬浮粉尘或纤维与空气形成可燃体系,而此时遇到物料、装置、构筑物以及人体所产生的微弱静电火花就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若静电火花伴随人体行走而波及生产区域,就会形成一种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难控制的危险点火源。
因此,静电对安全生产、产品产量和质量、设备稳定运行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大危害,不可忽视。
江西省丰城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邓志明介绍,石油化工行业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如湖北荆门炼油厂因采样、测温等操作不慎而引起静电火灾爆炸事故;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甲苯罐因快速提拉测温器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爆炸;还有企业由装车、装罐时介质喷射、摩擦产生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等。这些事故的发生除了技术措施滞后外,主要与对静电安全管理不重视有关。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副主任工程师陈德明告诉记者,冬季天气干燥,人的皮肤变干燥,加上穿的化纤质衣服比较多,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陈德明指出,静电危害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消除静电,防止静电放电等。其方法主要有接地法、工艺控制法。
“人在行走,穿、脱衣服或蹲下、起立时,都会产生静电。经试验,人体静电能量足以引燃危险性蒸气,在一些有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的企业,静电火花很容易产生燃烧爆炸事故。”陈德明指出,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导电鞋、工作帽等劳保用品;上岗前应把静电释放掉,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入口处,增设静电释放接地拉手或扶手,通过触摸方式消除人体静电;严禁在危险岗位穿脱衣服或用易燃溶剂擦搓衣服;工作中戴导电或不易产生静电的手套,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危害;在易燃易爆岗位或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员工必须着防静电服,不允许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不准穿、脱衣服鞋靴;巡检时不准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
但是,据了解,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对静电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每家企业都有安全规程,但大多缺少有针对性的防静电安全措施。
邓志明建议,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防静电服的监查和监测,以确保防静电服起到有效的防静电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石化企业应加强防静电安全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应对操作工及有关管理人员进行静电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提高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意识。
专家强调,石化企业也应加强防静电安全日常管理:如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软管,且导电软管、金属编织层应可靠接地;机械传动尽量采用齿轮传动,降低液体、气体、粉体的流速;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倾到和注入液体时,为防止飞溅和冲击产生静电,最好从容器底部注人;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储存;严禁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检查、取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