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根据媒体报道出的事故统计,仅5月以来,就已发生了9起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累计造成23人死亡。近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技术总监史宏林接受中国应急管理报专访,与大家分享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合理避险、科学施救等知识经验。
“夏季闷热潮湿,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加大,相关事故暴露出的问题须臾不可轻忽。”史宏林说。
“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是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一个主要特性。”史宏林说。从今年已经发生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来看,多起事故都出现了盲目施救致人伤亡的情况。出现突 发情况时,紧急状态容易让现场工作人员慌 乱,从而进行盲目施救,因此,让安全成为习惯、让首先做好安全防护成为下意识动作尤为重要。不管是避免盲目施救,还是减少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史宏林强调,加强安全培训是关键,企业应从技能和意识两方面入手,常态化开展培训。 5月1日,位于广东汕尾的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对水箱进行清洗,4 名工作人员进入氧含量不足(救援时检测氧含量为 7.5%)的水箱内作业而窒息死亡。史宏林认为,此次事故暴露出该公司存在安全教育不 到位,没有识别出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风险辨别能力不足等问题。 “提升技能就是要让施工人员具备风险辨别能力,明白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史宏林说,“增强安全意识,就是让施工人员主动做到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作业我不做,不安全的地方我不去。”广东汕头发生的受限空间窒息事故,体现出企业和工作人员都存在 “不懂”“不防”“不重视”的问题,技能和意识双双缺失。史宏林认为,要避免盲目施救、习惯性违章,减少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还是要从内到外地开展安全教育,让安全成为习惯,让施工人员为自己把好最后一 道安全关口。“分析今年以来发生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不难发现,未执行相关制度或操作规程是一个共性问题。”史宏林介绍,关于受限空间作业,国家目前有强制性的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该规范对作业前的安全隔绝、置换清洗,受限空间内的氧含量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作业安全防护 措施,如何应急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 史宏林认为,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级是否规范执行审批制度,工作人员在作业前是否开具作业票,是企业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的最基本体现。史宏林告诉记者,不同的受限空间,存在的安全风险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和工作人员在作业前就做好危害分析,识别作业风险,并从制度上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作业票缺失,是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暴露出的一个普遍问题”。 根据2017年至今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统计,可以发现,虽然大企业、较大企业在检修期间受限空间作业数量多,风险点多且复杂,但其发生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数量呈递减趋势,而中小企业、城乡市政等的受限空间作业 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少。“标准明确,是否严格执行是关键。”史宏林说。 近年来,在对各地企业进行检查时,史宏林发现,有不少大企业在针对自身厂区内的受限空间编制作业操作规范时,甚至会严于规定,“比如说,提高最低含氧量标准,明确作业时必须连续监测受限空间内的可燃气体、有 毒气体及氧气浓度等”,这样的按标操作,甚至是“超标”操作,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史宏林认为,中小企业和城乡市政等更应在受限空间作业、外包工程上加强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城乡市政受限空间作业的监管、抽检力度,督促其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从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作业中的防护、监测、 联络工作,甚至到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史宏林说。
史宏林向记者介绍,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的整个流程环节,有 6 个“关键词”:消除风险,力争减少人的操作,以机械换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工程措施,做好作业前的隔离、通风、断电、置换等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和按规操作;培训措施,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能;个人防护,有针对性地配备防护装备,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安全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避免盲目施救。做好这 6 个 “关键词”,是确保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基础。
受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患风险,某些环节或某些安全措施往往容易被人疏漏、忽视,从而引发严重后果,史宏林说,只有在作业前、中、后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操作按 规、风险可控,才能真正减少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