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据大量事故案例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因此,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杜绝各类事故发生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评定规范通用要求》(T/CAWS 0007―2023)将班前与班后会列为班组安全管理的八大支柱之一,足以显现开好班前会对于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生产企业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大多为流水线连续生产作业,劳动组织呈现常年连续倒班运行的特点,开好班前会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掌握班前会的定义和召开班前会的目的
(一)班前会的定义
班前会是班组长根据当天的生产工作任务,结合本班组的人员、物力和现场条件工作环境等,在工作前召开的班组重要会议,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柱。
(二)召开班前会的目的
确认员工工作状态、做好员工的教育指导以及生产信息和上级文件精神等信息传递,避免信息交接疏漏导致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是召开现场班前会的主要目的。
1.员工工作状态确认。
由于下班短暂的休息,现场员工难免停留在一种“散乱无序”的非工作状态:思想松弛、注意力不集中。因此,班前会召开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员工工作状态的检查确认,通过班前会的仪式感让员工迅速“收心”“归位”,让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如班组长要利用班前会通过行为观察和访谈,了解班组成员岗前精神状态,对因病因故造成工作状态不佳的员工进行疏导和调整,防止因为疲劳上岗和注意力不集中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2.员工的教育和指导。
班前会是日常工作中召开频率最高、参与人员最广的会议。班组长都可以利用班前会对员工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应知应会、操作技能指导。持之以恒,就能有效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促进安全生产。如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两个一”学习活动,要求所有班组利用班前会每天组织学习一个操作规程,每周组织学习一个安全规章制度。通过长时间、常态化的熏陶,促使员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班组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3.生产信息和上级文件精神等信息传递。
众所周知,班前会是上令下达的一种重要途径。像上一班的生产信息、上级文件精神、企业动态、业务信息以及管理要求等信息,班组长都可以利用班前会向员工传递,从而使员工完全知悉上一班出现了什么问题、本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和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等,避免信息交接疏漏导致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二、确定班前会的参加人员与形式
(一)参加人员
班前会由当班班长主持,上一班的班长出席下一班的班前会;当班班组员工必须提前到达指定地点参加班前会,值(带)班技术管理人员参加班前会,所在生产班组车间领导和公司领导根据情况参加生产班组班前会。
(二)召开形式
班前会的召开形式以站立召开为宜。全体参会人员以会议主持人为中心,呈直线或弧线站立的形式召开,以会议主持人要能够观察到每一名人员的眼睛为宜。
三、确立班前会的流程与内容
(一)当班班长排查当班员工的出勤情况、员工的精神状态、劳保护具穿戴和准备情况。
(二)上一班的班长介绍安全生产、设备运行、工艺纪律、产品质量、调度指令执行等各种情况。
(三)值(带)班技术管理人员提具体的工作要求。
(四)当班班长布置本班次工作任务和安全工作要点,对关键安全步骤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强调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及具体要求。
(五)当班班长或班组安全员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班前会的特点
(一)时间短。
当班班组长要提前做好会议准备并控制好会议时间一般以5-15分钟左右为宜,否则容易出现扯皮。
(二)遵守三定原则。
班前会应遵守三定原则,即定时、定点与定人。定时指按约定的时间,定点指在指定的地点,定人指约定好相关人员参与班前会,不得随意改变时间、地点和人员。
(三)突出“三交”“三查”。
在班前会上要突出“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措施)和“三查”(查工作着装、查精神状态、查个人安全用具),并根据当班生产任务的特点、设备运行状况、作业环境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因此,要求班组长要提前熟悉工作内容做好会议准备并控制好会议的时间、进度。
部分生产企业由于岗位、人员相对集中可采用列队交接班的形式,将班前与班后会合并召开。在完成相关班前班后会后上下勤的同一岗位员工再逐一进行面对面的交接班,点对点地交接生产信息和注意事项,确保信息传递正确到位、确保生产安全。
班前会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柱,企业各级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班前会是班组长个人能力磨练与提升的平台,是员工了解生产安全信息与学习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重要渠道。企业的各级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的班组成员更要增强开好班前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极组织参与班前会。各班组当天(班次)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定时、定点与定人召开班前会、开好班前会。
(作者单位: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