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氯碱企业向中国化工报记者反映,“8·12”天津危化品仓库爆炸后,政府对危化品的监管大幅升级。其“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严重影响了氯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不仅原料和产品的正常运输难以保证,而且产品出口也受到阻碍。这无疑给氯碱生产企业带来了生产、人工和检测等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产品竞争力,令本已不堪重负的企业雪上加霜。
新疆中泰化学外贸分公司董助黎桢告诉记者,近期,国家加强了对危化品的监管和整治力度,使企业烧碱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天津港的仓库已经不接受危化品了,包括烧碱这种不很危险的危险品也不接受了,只能选择别的港口出口。“无论是什么等级、危险程度如何的化学品,一概禁运。我们的烧碱产品在分类上只属于8类危化品,没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只是接触性腐蚀,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刀切。”黎桢说。
“天津是离我们企业最近的港口,运输成本是最低的,现在转往别的港口,成本明显增加,每吨至少要增加20美元,折合100多元人民币。我们一年总产能是200万吨,其中有20%出口,一年的烧碱出口量近40万吨,按一吨增加120元人民币计算,仅转港出口一项就要增加几千万元的成本。我们今年上半年只盈利几千万元,平时为了省钱都是一分钱、两分钱地省。算细账的话,企业根本吃不消,我们现在的出口压力非常大。”黎桢无奈地表示。
“现在国内所有的危险品都不能‘挪窝’了,我们有好几个产品的外运都受到了影响。水合肼的出口及在国内的运输遇阻。我们的水合肼产量较大,因此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宜宾天原进出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泽清告诉记者。
据杨泽清介绍,除了水合肼的内外销售困难,企业的电石外采也不顺畅。他们除了能自己生产一部分电石外,还需要从西北地区外采。现在虽然能够买到电石,但运输、物流却成了问题。“关键是在很多地方,即使你有运输资质,也不让你通行,乱罚款现象很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以前长江沿岸的危险品码头都可以进行水合肼产品的出口,但现在这些港口一律不接危化品了。整治危化品没有错,但化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得能运出去吧。”杨泽清说。
“在对危化品加强监管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天津危化品事故发生以后,很多危险品站都不接受危险品仓储和运输业务,大家都怕担风险,不允许危化品进站进港,也不许称重和放置。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作为、乱作为。加强危化品监管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和企业一道,快速完善相关规范标准,一定要强化科学监管、有效监管、依法依规监管。”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罗云表示。
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有关部门对危化品的监管有点过度。他表示:“包括氯碱在内的很多基础化工产品都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但现在有些地方的态度是,你最好别在我这儿干,甚至恨不得取消基础化工产业,这也是不可取的。按道理来讲,应该是什么等级的危化品对应着什么样的管理。如规定‘安全距离一公里’,就应该明确什么样危化品、量多大的危化品要进行的‘一公里’的管理。而不能因为一家企业的违规违法,就惩罚所有遵章守法的合规企业。”
黎桢也表示,现在制定的危化品监管规则太过单一,不够合理化,也不够细化。而且现在几乎没有部门愿意牵头去把它细化,希望国家能从政策上加以细化,并给正规企业一些支持,不能让遵纪守法的化工企业太难过了。